Monday, May 21, 2012

攝影的方法 - 光圈

我認為了解曝光原理對攝影的初學者來說是最困難的,一但了解如何取得正確曝光後,剩下的就簡單多了。在這篇文章中,我要討論的是曝光鐵三角中大家最喜愛的 - 光圈。為什麼說大家最愛光圈呢?因為它決定了一個很重要的照片質感 - 景深 (depth of field)。要討論光圈,不可避免地會提到感光原件的大小 (sensor size) 和一些鏡頭相關的知識,所以在這裡我也會稍加討論 (鏡頭其實本身可以成為一個主題,之後有空再詳加討論)。

(一) 光圈是曝光鐵三角的一角
曝光值由三樣東西決定: 光圈,感光度,和快門。你可以把曝光值和這三個曝光鐵三角的關係想成下面的公式。E = 曝光值,A = 光圈,I = 感光度,T = 快門。

E ∝ A I T

從這個公式中我們可以看到,在曝光值不變的情況,我們可以有各種不同的 A I T 組合,譬如說,我們可以同時把 A 提高一倍,B 減少一倍,在 T 不變的時候,我們會得到相同的 E 值。因此,要知道什麼樣的組合可夠帶給我們什麼樣的照片質感,我們必須了解光圈、感光度、和快門對拍出來的照片的影響。


(二) 光圈是相機的瞳孔
光圈的大小決定了多少光線能夠進入到相機中。光圈值由所謂的 f-stop 來表示,例如:

f/1    f/1.4    f/2    f/2.8    f/4    f/5.6    f/8    f/11    f/16    f/22    f/32    etc.

f 指的是焦段 (focal length),也就是鏡片和感光片之間的距離,如下圖:


所以光圈大小是由焦段的幾分之幾來表示的,假設焦段是 10 公分,光圈的直徑是 5 公分的話,則光圈值是 f/2。然而通常在講光圈大小的時候,不會特別講 f,只會說 "現在用的光圈是 2.8",所以要記得的是,光圈值越大則光圈越小,進光量越少。

上面所列出來的光圈值,每一個值表示一個 whole stop,每增加一個 stop 則進光量少 1/2。之所以稱為 stop,是因為早期的相機要改光圈的時候,是用挖有不用大小的孔的金屬片擋在鏡頭和底片之間來 "stop" 光線,這種金屬片稱為 Waterhouse stops。通常 stop 和 stop 之間是以 1/2 進光量為單位在增加或減少。現在的相機比較精細,一般都是以 1/3 stop 為單位了。

(三) 光圈大小決定景深的深淺
所謂景深,指的是照片中由近到遠的清晰範圍的大小。景深很深的照片,可能從離相機只有幾公尺的近景到幾公里外的遠景都是清楚的;景深很淺的照片,則可能只有相片中的人的鼻子和眼睛是清楚的,耳朵就開始模糊了。淺景深的照片往往是促使初學者購買單眼相機的原因,因為一般小相機是很難照出淺景深的照片的。

簡單的說,光圈越小則景深越深。有近視眼的人大概都有這樣的經驗,瞇著眼看東西的時候,本來沒對焦的東西看起來會比較清晰,一樣的原理,請看下圖:


圖中的 A 點為對焦點,所以在感光片上也是一個點。但 B, C 兩點在 A 點的前後,不在焦距上,所以在感光片上會形成一個圓圈,也就是所謂的 circle of confusion。Circle of confusion 越大,在照片中看起來越模糊。從這張圖你應該也可以清楚地看到,光圈越小的時候,circle of confusion 也越小。你可以想像,當 circle of confusion 小到某種程度時,你看起來 B, C 兩點也是清晰的,這時 A, B, C 三點就都在景深內了。

(四) 景深不只由光圈決定
從上面的公式我們可以看出,影響景深 (DOV) 的因素除了光圈 (A) 外,還有焦段 (f) 和被攝物與相機之間的距離 (d)。當光圈增大一倍時,景深減少一半; 當被攝物與相機的距離增加一倍時,景深增加 4 倍; 當焦段增長一倍時,景深也是增加 4 倍。

看到這裡,你可能會想,相對於焦段和被攝物與相機的距離, 光圈對景深的影響是比較小的,那為什麼不利用焦段和被攝物與相機的距離來改變景深呢?答案是可以,但整個構圖都會跟著改變。被攝物與相機的距離是很明顯的,為了減少景深,你可以往被攝物靠近一點,但這麼一來被攝物在照片中就變大了。至於焦段呢?焦段基本上是由鏡頭決定的,50mm 的鏡頭的焦段只有 100mm 鏡頭的一半,所以同樣的拍照設定下,100mm 鏡頭的景深只有 50mm 的 1/4,可是同樣地,100mm 鏡頭拍出來的被攝物會比 50mm 的大一倍,為了讓被攝物和 50mm 拍出來的一樣大,你必須退後一倍的距離,如此一來,景深增加 4 倍,相互抵消的結果,景深也就沒有改變了。


(五) 光圈在小相機上幾乎沒有改變景深的能力
看到這裡,我們知道光圈最重要的功能除了改變進光量外就是改變景深了,然而,在小相機上光圈改變景深的能力幾乎是零。這裡我指的小相機是那些感光元件比較小的相機。現在的數位相機的感光片有各式各樣大小,一般我們稱 35mm 感光片為全片幅 (full frame),因為這個大小跟以前 35mm 底片的大小是一樣的,比 35mm 感光片小的稱為 crop sensor。把 full frame 的面積除以 crop sensor 的面積後,我們得到一個值稱為 crop factor。我現在用的 canon 600D,crop factor 是 1.6,這個值很重要,因為它讓我知道,當我把 35mm 的鏡裝在我的相機上的時候,看出來的景物大小和 56mm (36 x 1.6) 鏡頭裝在全片幅相機是一樣的。也就是說,廣角鏡頭裝在我的相機上後就變成了望遠鏡頭。而一般小相機的感光片更小,所以長焦段的鏡頭幾乎不能用,因為會變成超級望遠鏡頭,所以小相機配的都是焦段很短的鏡頭。我們現在知道,焦段 (f) 減短一半,景深增加 4 倍,所以當焦段很短的時候,你即使把光圈開到最大,景深還是很深的。想要能夠自由控制景深,沒別的辦法,買台有大感光片的新相機吧!


(六) 用小光圈來說故事
很多人喜歡淺景深的照片,但小光圈拍出來的由近到遠都清楚的照片往往更有故事性。例如下面這張照片。



這張照片是在倫敦的一座橋上照的,我離雅玲只有大概二步的距離,大笨鐘則離我們非常遠,為了把大笨鐘照進去,我用的光圈是 f/16,讓景深能夠涵蓋人和景。如果我用的是 f/1.8,那遠景糊成一片,根本就看不出來是在倫敦照的了。


(七) 大光圈有聚光燈的效果
大光圈的淺景深只讓被攝物清楚,往往能有聚光燈的效果,所以當主體有趣,背景雜亂的時候特別好用,如下面這張照片。


這張照片是在家裡的客廳照的,用的是 100mm 的 macro 鏡頭,所以鏡頭離螳螂很近,用的光圈 是 f/2.8,超級淺的景深讓客廳的雜亂都消失了,讓螳螂成了照片中唯一的焦點。


(八) 景深不重要光線又夠的時候就用 f/8
通常鏡頭在最大光圈的時候,照出來的照片會比較不銳利,對比也會較差,這些問題在光圈縮小後就會消失,但在光圈很小的時候,因為繞射現像的關係,成像又會變得較差。一般來說, 光圈在 f/8 的時候會有最佳的成像品質,所以,景深不重要的時候就用 f/8 吧!

----------

相關文章

3 comments :

  1. 我就是需要像最後一段這種rule of thumb!

    ReplyDelete
  2. 終於了解我的淺景深一直無法令我滿意的原因 原來非關我的技術

    ReplyDelete